北京邮政局局长:春节快递不停运,能满足市民需要
2019-02-12 14:03[导读]2018年,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,增长25.8%;业务收入完成6010亿元,增长21.2%。持续高速的增长,也促使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变革。
2018年,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,增长25.8%;业务收入完成6010亿元,增长21.2%。持续高速的增长,也促使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变革。
正在进行的北京市两会上,北京市人大代表、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王跃向代表们介绍,快递行业是朝阳产业、新兴产业,发展潜力巨大,而且也是富含信息化、智慧化、绿色化等先进科技的行业。
在王跃看来,北京市快递行业目前最大的短板,是市内分拣处理中心和末端快递服务设施的不足。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,快递设施很难落地,各区应该将分拣处理中心和配送站作为便民设施纳入建设规划,加速智能快递柜在社区和高校布局。
两会期间,王跃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,对春节期间快递是否停运、快递涨价是否合理、整治“暴力分拣”、维护“快递小哥”权益等焦点问题一一解答。
快递柜和共同配送站要走共享模式,不能一家搞一个
新京报:2018年北京快递行业订单量如何?
王跃:所说的订单量,也就是北京的寄件量(业务量),2018年的订单量是22.1亿件。还有一个指标是投递量,去年北京投递量是25.1亿件,“双11”单日处理量超过2000万件。北京的投递量已经超过了寄件量,由快递“输出型”转变为快递“输入型”城市。
新京报:北京市快递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于什么?
王跃:北京快递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,问题最大的是末端“最后一公里”和中端的分拣处理场地。
一般来说,快递投递在城市分三级。一级是快递企业的分拨中心,一般建在六环外,也就是远端;二级是市区的分拣处理场地,从那里将快件分发给快递员,这是中端;三级是从快递员到收件人,也就是末端。
目前来看,一级问题不是很大,各快递企业都建设了自己的分拨中心。问题在于二级处理场地和末端设施缺乏,分拣处理场地在北京中心城区越来越难找,这也造成很多地方快递分发不是很规范,甚至就在马路边上处理。
在末端,共享的智能快递柜和共同配送站也很少。截至2018年底,北京共有115万个快递柜格口,银河娱乐官网下载,去年增加了5100组,达到1.29万组,是历史上增加最快的一年。即使这样,快递柜的投递量也只占到总的投递量8.9%。
新京报:快递柜和共同配送站应该怎么建?
王跃:未来北京快递业发展模式,是走共享发展道路。中端和末端都要共享发展,不能一家搞一个,一个小区建很多,北京也没有这样的资源。
我们目前规划要建设更多的二级分拣处理中心。在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和实施方案里,都把邮政快递设施纳入规划,这是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
快递属于便民服务,具体怎么落实,各区在做详规、专项规划时,要考虑到快递服务设施的功能布局。同时,行业要制定服务设施标准,我们将加快出台智能快递柜、配送站的标准。
现在有的小区要收很高的费用才同意布放智能快递柜,影响了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的布局,应该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。
河北将承接北京快递中转功能
新京报:河北省去年提出,到2020年,河北将承接北京区域性快递集散分拨中心。这对北京意味着什么?
王跃:在京津冀发展战略框架下,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牵头、京津冀三地邮政管理局共同编制了京津冀快递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,根据三地功能定位确定发展方向。
河北将建一个辐射华北地区的快递园区,主要是承接北京以前的快递中转功能,容纳原来在北京经转的快递,例如从华东、华南寄往东北、华北的快递以前都由北京经转,以后改为由河北经转。现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,快递中转中心要往河北转移,例如北京周边的廊坊。这有助于降低成本,对整个区域性快递发展很有利,也符合城市定位要求。
但是北京快递的收发,还是需要由北京当地的快递服务设施来完成。
新京报:北京市未来会不会建设新的大型分拨中心?
王跃:肯定还需要,但不会大规模建设分拨中心,主要是基于现有的快递网络空间布局和需求结构,衔接北京市总规和相关专项规划,确定布局方案。
在建设分拨中心的时候,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、智能化分拣手段,提高分拣效率,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用地规模。
新京报:之前网上有传言春节快递停运,是这样吗?
下一篇:支付宝新福利:百万体验金薅羊毛攻略了解下